福建倉山監獄民警認為,一牆之隔的“鄰居”華夏塑膠廠排污,導致了數十位獄警皮膚和咽喉不適。記者向福州市環保局12369熱線投訴。接線員說,企業在環保部門執法時沒有超標排放,但可能平時存在偷排現象。倉山區環保局監察大隊一位負責人則拒絕接受記者採訪。(11月16日新華網)
 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,但如果近鄰是經常排出怪味的塑膠廠呢?倉山監獄的獄警對此很有體會,個別民警扔向鄰居的玻璃瓶已說明瞭一切,因為他們已連續投訴三年,但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。如今,盼來了記者。
  在記者面前,12369接線員和監察大隊的態度截然不同。前者看似說了不少,但未必有“新聞價值”。有沒有排污,企業自個兒心裡當然有數。能扛住隔壁三年投訴而“不倒”,似乎暗示著他們迎接檢查的“技巧”早已駕輕就熟,“執法時沒有超標排放”的結果也就在意料之中。而隔壁獄警的反應,唯有“存在偷排現象”方能解釋。因此,如此回覆,倒還不如監察大隊的沉默來得更直接。
  比起接線員長期穩坐辦公室造成的“兩眼一抹黑”,監察大隊理應更有發言權。一樣是執法部門,但現實表明,他們沒有個別城管同行那樣的“執法勇氣”。別說為監獄里服刑人員主持公道,連“本是同根生”的獄警身體健康都無暇顧及。這或許就是監察大隊某負責人的“苦衷”,怎能不沉默?這隻是解讀之一。
  其二,放眼社會百態,還有更多的推測空間。是地方政府犧牲環境換取GDP?這種最常見,且不只存在於某一地。是企業“後臺”夠硬?這也並非不可能,不顧一切追求利益的商人,若沒有“高大上”的“靠山”,註定只有軟柿子的命。更“毒”的推測是,執法者與污企本是一丘之貉,明裡監管暗中保護。因此無論怎說,沉默之策都不會沾點利於環保的正能量。
  而這,正是環境保護遭遇的窘迫現實。在大會等公開場合,每提到環境問題,某些環保部門從不會忘詞,都承諾要貫徹環保法規,表現出對污染的勢不兩立之態度。可一遇到具體的污染問題時,各種“解釋”層出不窮。要麼是“私自偷排”,要麼是“管不了靠風吹”“紅色河水未污染”等等。然而如今,某人乾脆連“解釋”環節都省了,這樣的環保,是不是更陌生?
  雖然環境保護不是說出來的,但並不代錶面對問題可以沉默不語,更遑論某些部門“悄悄”去執法,因為只做不說的施政方式恐怕離公眾更遠。此時此刻,面對公眾質疑,某些人如能吱一聲,哪怕未必能起作用,都比獄警繼續講那“近水樓臺先被污”的故事更中聽。
  文/冬月禾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環保的“口頭承諾”都省了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16drmzz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